三年前,那个在德国当了十六年总理的老太太默克尔,眼看着俄乌局势越来越紧张,冷不丁冒出一句话:“这场冲突对欧洲来说,未必是好事。我们可能会成为最大的输家。”
当时这话一出,欧洲那帮政客都炸了锅,骂她胆小如鼠,说她向普京示弱。可三年过去了,现在谁还敢说默克尔看走了眼?
欧洲这三年,活生生把自己整成了冤大头
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,欧洲跟着美国屁股后面就开始制裁俄罗斯,第一刀就砍向了能源贸易。听起来挺硬气,实际上是自己砍断了命根子。
要知道,俄罗斯可是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商,每年欧洲从俄国进口的天然气占总量的四成。突然间说断就断,这不是找死吗?
结果呢?2022年那个冬天,欧洲人真正体验了什么叫“冰火两重天”。外面冷得要命,家里的暖气费贵得要命。不少老百姓为了省钱,硬是熬着不开暖气,活活冻出了病。
更要命的是,欧洲转头就去找美国买天然气,价格比俄国的贵了好几倍。美国人心里偷着乐,嘴上还说是为了“自由民主”,这买卖做得真是太划算了。
工厂倒闭潮,老百姓苦不堪言
能源价格一路飙升,最先撑不住的就是那些工厂。生产成本蹭蹭往上涨,利润被压缩得厉害,不少企业直接选择了裁员或者停产。
德国这个曾经的“欧洲工厂”,现在日子过得最惨。人家刚花了几百亿修的两条输油管道,说停就停,钱全打了水漂。就连那些“幽灵船队”偷偷运俄国石油的生意,欧盟也给断了,真是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。
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,一边是失业潮,一边是物价飞涨。法国为了援助乌克兰,连养老金都砍了,搞得退休老人上街抗议。这算哪门子的“价值观至上”?
800万难民涌入,社会矛盾激化
冲突爆发后,乌克兰难民潮汹涌而来,欧洲一下子涌入了800万人。刚开始还能装装样子表示欢迎,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。
住房紧张、就业竞争加剧、社会福利系统超负荷运转,原本的欧洲居民开始抱怨连天。难民要吃要喝要住,钱从哪来?还不是从老百姓的税收里掏。
美国成了最大赢家,欧洲沦为提款机
说到底,这场冲突里谁赚得最爽?毫无疑问是美国。
美国一没出兵,二没流血,光靠卖军火和能源就赚得盆满钵满。乌克兰买武器的钱,最后还是欧盟买单;欧洲不买俄国天然气了,转头高价买美国的。
更绝的是,美国一边让欧洲制裁俄国,一边还要对欧洲征收30%的关税。这不是典型的“既当婊子又立牌坊”吗?欧洲人心里苦,但还不敢说出来。
俄国虽然受损,但战略目标达成
再看俄国,表面上确实损失不小,经济制裁、国际孤立,但人家的战略目标基本达到了。
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目的实现了,还顺手拿下了几块地盘。虽然失去了欧洲市场,但和中国、印度的合作更紧密了,亚洲市场正在快速开拓。
2024年俄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,只要不出大岔子,未来几年肯定会越来越好。人家毕竟是个军事大国,底子还在那里摆着。
德国率先醒悟,开始调转方向
现在最先看明白的是德国。德国的汽车产业严重依赖中国市场,如果中国来个反制裁,德国经济立马就得跪。
所以你看,德国现在的态度明显软化了,不再跟着美国瞎起哄,开始考虑自己的实际利益了。
欧盟内部分歧加剧,前路未卜
现在欧盟内部的声音越来越不统一。德国这样的工业大国希望保住经济,不能和中俄彻底撕破脸。但还有不少小国依然紧跟美国,认为“价值观”比什么都重要。
这种分歧如果继续下去,谁知道未来会有多少国家选择脱离欧盟?英国脱欧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呢。
默克尔的预言正在应验
三年前默克尔那句“欧洲可能成为最大输家”,现在看来真是太准了。欧洲在这场冲突中既没得到什么好处,反而把自己搞得里外不是人。
失去了便宜的能源,经济陷入低迷,社会矛盾激化,国际话语权进一步被美国掌控。这不是活生生的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吗?
说到底,欧洲的悲剧在于没有独立的战略判断,一切都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。结果美国吃肉,欧洲连汤都喝不上,还得倒贴钱。
未来的路该怎么走?
现在的欧洲已经骑虎难下,进也不是退也不是。继续跟着美国走,只会越陷越深;想要独立自主,又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实力。
或许只有等到欧洲老百姓真正受不了了,政客们才会考虑改变策略。不过到那时候,恐怕代价已经付出得太多了。
你觉得欧洲还有机会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吗?默克尔当年的警告,欧洲政客们为什么就是听不进去呢?
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